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工记忆

许晓旸:潜心育人,四川省师德标兵的成工记忆

2023年04月05日 23:22 离退处 

许晓旸简介



▲2011年2月4日在家中

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曾任成都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行业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1980年-2010年在校工作,期间获国家专利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校“优质教学一等奖”、校首届“教学名师奖”。

许晓旸教授在校三十年间一直从事机床及自动化加工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专著80余万字,完成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先后为四川大型企业设计6台高效自动化机床和数10套工具、夹具、量具,所设计的“多轴精镗铰机床”被企业鉴定为“关键工序的精密加工机床”。今天,请他和我们一起唤醒那些成工记忆吧!




记者:许教授,请给我们讲讲您入职之初对学校的印象吧。

许晓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到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任教。当年学校给我的整体印象可以用“简朴亲和”这四个字来概括。教师虽然清贫,但自信、有理想、不卑不亢;校领导随和、平易近人,十分尊重教师。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在校园内遇到老校长李德胜,他总是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令人如沐春风。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丁振明每次路过我们教研室时,总要进来坐一坐,用他的江浙普通话和大家聊聊天、讨论一些教师们关心的事……

1A96F


▲1992年1月,与来我校讲学的Cliffton·W教授(美国)在一起



记者:您担任了16年的专业教研室主任,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您能结合自身经历,给我们分享当时的教学情况吗?

许晓旸:我主要是讲授《无线电专用设备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专用机床设备设计》等课程,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等。当年学校对教师工作有严格的要求,放寒暑假之前,任课教师要提前撰写并上交“学期授课计划”,开学第一天,各科(系)和教研室要检查教师的假期备课情况;新教师上课前要试讲,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任课;教研室主任要不定期地对本教研室的教师进行听课调研;学校教务处每学期要以书面评分的形式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学校教学督导组会经常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检查,对教学质量不佳或违反教学秩序的教师进行调查并做出调查结论。基于学校的严谨办学,我对自己也十分严格,多年来,除了除夕这一天在家中过节,我都会在教研室批改学生的课程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保证开学时能将批改后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返回给学生。

16CF1


▲2004年5月18日,在“高效、新型线切割机床及Gcutsoft编程系统”项目的评审现场。2006年,该科研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记者:据了解,当年机制专业的教学安排以及您所带学生的毕业设计都非常注重与实际生产问题的结合,您能说说具体情况么?今天,我们如何更好地借鉴和传承这一应用型的教学和实践?

许晓旸:电子高专时期的机械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都来自企业,毕业设计的评审小组除了教研室的教师,还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评审小组这样构成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适应当时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状况,毕业时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由于当年机制专业的教学一直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多年来,机制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就职时如鱼得水,很多学生都成长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我校的学生也为母校赢得了口碑。

当前,为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需要,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开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这是经济环境与时代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今天的成都工业学院来说,借鉴当年机制专业的教学思路,与企业生产实际保持紧密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型大学有自身的办学规律和完整的教育体系,它与研究型大学一样具有应用本科、应用硕士和应用博士的办学层次,在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这条道路上,成都工业学院是大有可为的。



记者:能谈谈您担任机制教研室主任期间,该专业的定位和目标吗?今天学校该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您对该专业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许晓旸:电子高专时期,机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机械工程的计算、设计、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设备安装调试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的管理、设备维护、改造、数控技术应用等工作,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方面,建设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是办“国家一流”机制专业的重要条件之一。该基地是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高水平产教融合的实习基地,有门类恰当的机械设备和实验设施,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能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试验和试制的服务,也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教师提供实践基地、为一般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平台,逐步做到有适销对路的机械产品供应市场。另一方面,教师与企业之间的经常性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等文件时应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并将他们的意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一所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如果不能以科技服务社会并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是难以获得社会认可的。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企业、社会和学校都是受益者,学校应为教师在这方面提供鼓励政策和有效措施。



记者:您当年一直被学生认为是电子高专“最严”的教师之一,毕业后很多学生最念念不忘的就是您的严格教诲。可否给我们分享一些当年的师生趣事?

许晓旸:每次上课我都要清点人数,不允许学生随意迟到和早退;为了防止手机铃声干扰上课,我从不带手机进入教室,也不允许上课时学生的手机发出铃声,凡上课时手机铃响的学生必须立即离开教室并作旷课处理;无故不交作业的学生将扣减平时成绩,不交作业达到规定次数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每次上课讲新内容之前都要对上次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回答提问的情况将计入平时成绩。我对课堂纪律的坚持影响了当时机制专业的每一届学生。值得欣慰的是,我每次上课时,学生们都要争抢前几排的座位,这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了知识的宝贵、想认真学课堂知识。

17594


▲2007年4月19日,与来自数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机制专业的课程开发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当天我正在教室里辅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地震发生后,我们所在的教学楼局部轻微受损,我让学生暂停了当天的设计,离开了教学楼。第二天早晨,当我按惯例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座位前都坐着一个学生,他们居然比我还先到达教室,没有一个人缺席或迟到。多么可爱的学生啊!那一刻深深地感动了我。由于担心余震发生,当天教学楼里学生极少,但我们这一间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都在安静地做毕业设计,当时我们在二楼,即便发生余震也来得及撤离。十几年后的今天回忆此景,仍然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动。



记者:作为四川省师德标兵,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许晓旸:古人常用“道德文章”来描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我认为教师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特征也可以用“道德文章”四个字来概括,具体说来就是既要有较高的专业学识,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缺一不可。对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朋友,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事这个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责任感、家国情怀。因为教师具有示范性,其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从而影响社会,教师这个职业值得我们严肃对待。

二、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某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理工学科的教师还应该注重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教师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请在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理想、正义感和文人的风骨。

1FBCC


▲1996年6月25日,与即将离校的部分毕业学生在校园内合影



记者:可以给我们谈谈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大事吗?这些大事您认为对学校“十年升本路”有什么作用呢?

许晓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的隶属关系数次变更,先后隶属原二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以及原四川省电子工业厅,现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变更隶属关系对学校的管理、办学经费等问题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处变不惊,励精图治,最终“升本”。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优良传统和整体教师素质为“升本”大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专升格大专和学校迁址扩容为“升本”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1993年,学校由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升格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硬件设施上为“升本”创造了重要条件。在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之前,学校在社会调查、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编写、教学实践环节的调整、选定和编写新开课程教材等方面为专科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升格为大专的准备工作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中专过渡到大专的教育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实施和推进。

虽然学校已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但占地面积仅有200余亩(包括大丰校区等),狭小的物理空间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迁入郫县(现郫都区,下同)之初,还没有教师宿舍,也未开通地铁。为了赶时间,除了自己开车以外,教职员工们都乘坐学校的班车到郫县授课、上班。面对上班路途的艰辛,教职工们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会一天天好起来的。2006年,学校终于从成都花牌坊街迁往郫县。新校区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从而使学校具有了办本科教育的基础环境条件。虽然学校搬迁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学校的教学秩序始终正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井井有条,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所百年老校的整体素质。

“升本”是学校长期良性发展的结果,也是学校几代员工持续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都是当之无愧的、光荣的奉献者,他们创造了历史,共同绘制了学校这段重要发展时期的“群英图”,成为激励后来者的精神力量!

1E3E0


▲1991年10月28日,与参加“电子工业部6校机制专业教学大纲讨论会”的教师在我校教学楼前合影。后排左4为当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丁振明,前排左2为机械系主任苏家麟,后排右1为许晓旸



记者:请给学校110周年校庆送几句祝福语吧!

许晓旸:我关注着学校,对学校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个进步都无比欣喜,因为我已经把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献给了学校。在我的心目中,学校并不完美,它仍然有瑕疵和缺点,但它一直在自我完善中前进。一路栉风沐雨,走过110周年的学校永葆青春,始终具有健全的纠错机制,在与社会相伴前行的过程中继续砥砺深耕,止于至善!


上一条:师者 | 刘甫迎: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下一条:成虹:三尺讲台守初心,半生秉烛终不悔

版权所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