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工记忆

成虹:三尺讲台守初心,半生秉烛终不悔

2023年04月05日 22:26 离退处 

成虹简介

64D36

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的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师德楷模,教书育人教学名师、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科技评审专家,成都工业学院模具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成虹教授在成都工业学院工作了四十载,长期从事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是国内模具技术和模具教育界知名专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与成工走过的流金岁月吧!

记者:成教授,据了解,您在学校工作了40年,请您给我们讲讲您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况。


成虹:我是一位下过乡、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任教(下面简称成都无机校)。到成都无机校工作,我认为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我毕业的年代,当时没有现在的双选会和人才引进政策,都是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进行分配。毕业时,国家改革开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国家的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我们77、78级大学生,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其命运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与国家时代命运高度重合。毕业后到成都无机校工作,是组织安排,祖国的需要。



记者:您能给我们讲讲学校的当时整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吗?


成虹:毕业时,告知我分配到了成都无机校,当时只知道成都无机校是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直接管理的一所部属重点中专。学校当时只有花牌坊一个校区,占地面积不到160亩。我记得当时只有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无线电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电气化三个专业,每个专业为一个专业科,另外还有一个基础教学部,全校学生规模不到800人,专任教师不到100人。来校一年后,学校又增加了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形成了机、电、管三个专业科。虽然校舍面积不大,但学生的培养质量却很高,为国家电子工业培养专门人才,学生就业大部分都在部属大型国企。学校当时招生对象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报考的学生高考分数线都是在本科以上,学生所学的基础课教材很多都是本科教材,比如,高等数学选用的是樊映川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学校当时在部属中专和四川中专中处于龙头地位,行业及社会对无机校十分认可,坊间将

无机校称为“中专中的清华”。学校当时的校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师有理想、教书育人责任心强。

21821


▲1985年,模具教研室全体老师合影。前排左起王忠银、成虹、阎亚林、娄淇红、吴治宣,后排右起苟文熙、李钟猛、杜东福、任兴孝



记者:成教授,能具体谈一谈您来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吗?


成虹:作为新教师来到学校,必须要完成两项工作:当班主任和到企业工程实践,这也是无机校的教师培养基本要求、教师教书育人基本素质养成的基础。1982年刚入职,学校就安排我担任了8112班班主任,半年后调换到8013班当班主任,一直带到学生1984年毕业(8013班是1982年02月西安无线电工业学校转入我校就读工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学校当时对班主任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每天早上7点前班主任必须到场,和学生一道早操,晚自习班主任也要到场。两年多的班主任经历,我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中了解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需求,学到了许多管理育人的知识,培养了我的管理能力。也为我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在理想信念和作风上起表率作用,做大学生价值塑造的引领者奠定了基础。

E491B



▲1983年,校庆70周年,作为班主任与8013班同学合影留念



记者:从教四十载,您一直孜孜不倦,在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在人生最宝贵的这些岁月中,哪些事情让您最难忘呢?


成虹:四十载的教学生涯,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认可的教师,在我的印象中有三件事受益终生:一是老教师的传帮带。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有完善的制度和具体的措施。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安排杜东福老师担任我的导师,指导我如何备好课和上好课,杜老师的指导给我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能够从容地走上讲台、走近学生。这种以老带新,传帮带的制度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同时,学校对教师上课也有严格的要求,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定方向、方式、内容和时间,我把这个要求称为“四定”。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对口制定计划、互帮互学。学校还支持我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严格的教学工作环节要求。学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八认真”的教学工作环节。什么是“八认真”呢?即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其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实验实习、认真考试考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认真改革教学方法。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要点、每周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期中教学检查都要求贯彻执行“八认真”。“八认真”在我从教的40年中始终鞭策着我,指导我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同时在工作中也将“八认真”在教研室和年轻教师中传承。三是教师下厂工程实践。这是成都工业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基因,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我们刚到学校就被安排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那时的实践是真刀真枪在企业顶岗实习、设计,完全按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这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能力方面受益很大。


记者:您长期从事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科研工作,这些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学子,能给我们分享几位吗?


成虹:其实每个学生都给我留下了印象深刻。但印象最深刻的是毕业后在工作中发展有成就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综合素质高,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像平伟科技的杜平、侯昌元,宝利根集团的郭芝忠,五粮液集团的刘凯、张义海,还有徐平均、姚义龙、范海斌、李东风等等。大多数毕业生都在模具行业发展,许多成为模具企业家、模具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


1E166



▲2010年,与8811、8812班毕业20年返回母校在该班种下的校友树下与部分同学合影,图中左4为优秀校友平伟科技集团侯昌元



记者:成教授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四十年来,您见证和参与了学校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跨越式发展,可以给我们谈一谈您的感受和体会吗?  


成虹:我经历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学校从中专到大专办学后,五年的“高工专”创示范之路。199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被教育部立为第三批全国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学校将建设高等工程专科示范性专业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经过五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得到了升华与提高。五年的“高工专”创示范之路,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迈向全国高工专的前列,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没有五年“高工专”创示范之路,就没有后来的十年升本之路。


E5956

▲2004年专家组到校考察、指导学校升本工作,图片为模具科技馆


第二件事是十年升本路。学校被授予全国示范高工专后不到2年,2001年学校提出了升本的发展战略,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这个战略从开始实施到完成历经了十年,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年升本路。十年升本之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四川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第二阶段是独立升本。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12年实现了升本目标,开启了建设“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的新征程。听到升格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十年夙愿终于实现,学校发展越来越好了!


记者:学校升格为本科也有十年了,您能谈谈这十年学校的发展变化么?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成虹:升本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构建起了适应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这十年的本科建设,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校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需要建设者适应、思考、提高,迈好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伐。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办学质量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起到引领作用。作为老一辈成工人,虽然退休了,但我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如果学校需要我,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中,为学校发展贡献余热!


记者:成教授,您曾经荣获过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劳动模范、师德楷模,教书育人教学名师、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这与您一直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息息相关,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吗?


成虹: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我总结为三要: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三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记者:年轻教师的成长成才对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您作为老前辈,平时是如何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工作的呢?


成虹: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传帮带”,一直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对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培养计划,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授课艺术、实验实训等方面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搭建教师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的平台,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和科研机构顶岗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对于年轻教师,我希望他们要有勤恳工作、完成任务的职业操守,有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事业追求,有不断探索、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

C07E4



▲2005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中)视察学校时,成虹向部长汇报校企合作的模具技术中心建设工作



记者:即将迎来学校建校110周年,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成虹:成工人要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坚守成工精神,坚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不忘实业兴国初心,牢记工业强国使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担当,改革创新的勇气,同心同向持续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在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成工华章。百十载风雨兼程,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以工为主,坚守实业兴国;新征程赓续前行,凝心聚力建一流工业大学,引领应用,铸就强国之梦。


上一条:许晓旸:潜心育人,四川省师德标兵的成工记忆 下一条:初心不变,92岁老党员述说入党情怀

版权所有:离退休工作处